《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出爐,外賣員、月嫂等職業收入居前列
2024-1-30
來源:未知
點擊數: 136 作者:未知
- 我國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藍領的就業質量提升對于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月23日,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藍領群體調研和招聘數據分析,洞察藍領群體在求職、就業方面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月均收入為6043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月嫂、貨車司機、外賣員等職業收入水平居前列。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藍領技能化趨勢增強,月均收入與白領差距持續縮小。以外賣員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以其數字化、靈活性、規范性等優勢持續拓展藍領就業和發展空間,成為提升藍領就業質量新的助推器。
藍領與白領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月嫂、外賣員等職業收入居前列
藍領群體既包含在制造業、建筑業、傳統服務業等行業就業的勞動者,也包括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依托互聯網平臺衍生的新就業形態工作者。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的平均月收入為6043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月嫂、貨車司機和外賣員月收入水平較高,位居藍領群體收入前三,同屬于服務業的保潔、保安等傳統藍領收入相對較低。
盡管受城市發展水平不同,職業收入存在地區差異,但新就業形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藍領群體的收入水平,例如外賣員的收入在三四線城市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此外,隨著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第三產業的藍領工資水平正逐步攀升。第二產業中,建筑零工、普工等傳統藍領群體收入處于中等水平。
過去十年,社會對藍領職業價值的認可與個體對職業選擇的多樣化需求,極大地提升了藍領行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藍領群體平均月收入顯著提升,由2012年的2684元增至2023年的6043元,是原來的2.26倍,與白領群體的平均月薪相比,二者的差距逐漸減小。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紅利的關鍵轉變期,各行各業在產業升級與智能制造的趨勢下,用工需求持續提升,過去人們從事藍領工作往往是出于被動、無奈,更向往白領職業的高薪與體面。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擇業觀念的轉變與藍領職業薪酬競爭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求職者開始根據自身條件與興趣,主動選擇加入藍領行業,特別是以外賣員、快遞員等為代表的新藍領,在藍領工作中實現個人持續穩定的發展。
靈活自由、收入確定性高
新就業形態助力藍領就業高質量發展
新一輪經濟產業模式變革帶動經濟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催生了一大批形態多樣、分工精細的新就業形態,以外賣員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大幅提升了我國經濟運行的就業承載力,充分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平臺經濟體具有數字化、靈活性強等優點,使得原本受就業時空限制的勞動者可以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職業包容性更強,以外賣員為例,隨著餐飲和外賣市場向三四線城市深入拓展,帶動本地外賣業務增長,為外賣員在本地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報告顯示,外賣員的本省就業比例高達73%,僅次于服務員。工廠普工、月嫂、保潔、建筑零工跨省流動情況較為普遍,這與制造業用工需求和城市服務需求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有關。
在就業體驗上,新就業形態由于平臺管理更為規范化,工作流程相對標準和確定性高,工作模式的靈活性給了從業者更多休息時間的選擇。如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的工作強度都具有短時高壓的特點,訂單高峰期以外的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因此自由也成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關鍵詞,近7成外賣員認可工作的多勞多得屬性。此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2023年9月,已有668萬名新就業形態人員被納入職業傷害保障范圍,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共計4.9億元。職業傷害保障具有社保的普惠性特征,未來有望覆蓋更多行業企業和藍領職業,如貨車司機、網絡主播、網約家政、平臺零工等。